在此时探讨锤子之父罗永浩的个人言论,已无太大意义。相反,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一款呼声极高的产品因何错过“时间窗口”,而未能在市场上全面绽放?
“罗十亿”的高价有理
现在的IT圈就好比一个大江湖,不是成千上万的水军兴风作浪,就是千万级的“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前段时间,王自如主动单挑罗永浩的锤子,就是因为不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才导致Zealer 的种种内幕被各路人士频频爆出。从 vivo 的产品经理,到某网站的创始人纷纷报料,把王自如从学校到家庭,从成长经历到融资向个人银行卡转账的内幕爆了遍。
当然,从个体来说,王自如比起手握锤子的罗永浩还是有些自愧不如的。罗永浩之前当过新东方的GRE老师,辞职后创建了牛博网(博客网站),之后又创办过英语培训学校。自打升级成为网络大咖后,罗永浩就明白了“我人多,我怕谁”的道理,从锤砸西门子冰箱到舌战“找茬大王”方舟子,一路走来基本上是一锤定音的全胜。所以,王自如的挑战就好比鸡蛋撞在石头上,完全被KO。
同时,锤子的品牌通过和王自如的电视辩论,已经尽人皆知,而在同质化的时代,品牌就是竞争力。当然,跨界玩手机的罗永浩,也没有被轻易得来的胜利冲昏头脑。虽然他用公开辩论的方式扒了 Zealer 客观公正第三方的皮,但是在辩论也承认锤子 T1 仅仅是业界中游水平,而不是什么全球第二好用,东半球最好用。
作为一家刚做手机的厂商,锤子并没有上游深度合作的资本。而手机本身就是一个集成上游厂商配件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资本要求上游厂商,就不可能集成出太出奇的东西。
B轮融了1.8亿后,财大气粗的罗永浩自称“罗十亿”,从此有了打造精品锤子手机的资本。在开发上,锤子是找了摩托罗拉的人,但是从设计到开发、测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锤子本来是不用自己做硬件的,它做的是 ROM,强项是设计和人机交互的一些想法。硬件这个东西可以由更有经验和规模的手机厂商来做,锤子自己做是要交学费的。
在产品上,锤子从高端入手是正确的。一个新品牌如果入手就是低端,那么想再做上去很难,但是高端入手,即使失败了,后续产品也有势能。不过,锤子没线下渠道,高端新品牌在屌丝消费为特点的电商渠道去卖,销量好很困难。
中国目前的高价品牌,OPPO、vivo 都是走线下渠道的。金立的高价翻盖机也在线下卖。而在线上热卖都是追求性价比的品牌,从小米到 Nubia、荣耀、一加,都是高性价比的精品路线。
产品是1,营销是0
风水轮流转,战胜王自如的喜悦还未散尽,罗永浩突然宣布锤子T1手机降价1000元。一时间,IT界江湖风云再起。砸手机的有之,网上叫骂的有之,对手安排的水军攻击的有之……总之,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经历了各种质疑。
甚至,大众将关注点着落在罗永浩此前曾说过“低于2500元是孙子”,罗永浩面对降价质疑时回应说:企业的实际经营大于个人的面子。
关键是锤子手机的打折动作太突然了,新机型T2还没上市,T1就降价1000元。特别是对中高端手机而言,降价是很伤用户,也很伤品牌的事情。
锤子降价1000元背后只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锤子的手机的库存压力很大。今年,算是手机行业的一个小年,也是所有手机行业前若未有的库存压力之年,有三大压力:第一是智能手机换机潮的增速下滑,调研公司Digitimes Research认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度过巅峰。第二,从3G到4G是一个巨大的压力,4G手机会全面压榨3G手机的市场空间,放大3G的压力。第三,苹果iPhone6的上市,对中高端手机都是一个灾难,看看三星就知道了。
腾讯科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锤子T1的销量为4万台,其库存有20万。但目前这一数字的真实性尚未得到确认。
▲罗永浩 锤子科技创始人
现在,互联网创业是一个大潮,很多人甚至认为“互联网=微营销”,做互联网创业就是做好营销,比如起一个无节操的名字-吵个架,或者做一个营销事件。但是,罗永浩打折事情给创业者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提醒:产品是1,营销是0。
一、罗永浩的单点切入能力很强,特别是在营销上,他把“情怀”这个营销武器用到了极致。比如“我不在乎输赢,我只是认真”、“工匠精神”。拼情怀是没错的,因为情怀的背后是产品的人格背书,是一种族群认同感。
二、产品是1,营销是0。这句话是我跟黎万强一次对话时,他对小米营销的总结。在互联网上,一切中间环节被砍掉,只有产品够尖叫,你才能放大10倍、100倍的威力,如果产品不够尖叫,你光靠营销放大,是很难持续的。凡客的教训就是一个更鲜明的例子,现在凡客的转型也是拼产品。
三、个人粉丝经济的核心是人格魅力体,公司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爆品战略。罗永浩是做个人品牌的高手,但是个人品牌不等于公司品牌。用公司品牌做粉丝经济,可以借鉴个人品牌的战术打法,但是,用公司品牌做粉丝经济最最核心的是爆品战略,就是靠引爆市场的口碑产品。
罗永浩的反思:“我希望淡化个人品牌,没有个人品牌最好。少说话、不讲话的话,大家就会慢慢忘掉你的个人色彩,其实对于我来讲,很多时候就是由着性子说话造成的。我个人的性格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现在也带来了坏处,我希望突出企业品牌,我个人尽量往后靠。”
乔布斯重回苹果时曾经做过一个很重要的反思:“产品人被营销人干掉。”乔布斯回归苹果后,干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产品人重拾话语权。
小米的锤子情结
“锤子的疲软,惹得小米日思夜念想收入囊中”的传闻一直在网间盛传,而罗永浩也已经辟谣,为什么还要探讨这个话题呢?很简单,现在不会,不代表将来不会。目前的局面是罗永浩不会卖,雷军也不会逢高买进,未来就要看锤子对于小米来讲,有何收购上的价值和意义了。
从锤子手机本身,也就是锤子T1而言,小米确实没有收购的动力,因为小米若想做3000元价位的国产高端手机,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挑战,但做出来一定是可行的,只要敢投钱招兵买马,或者慢慢积累突破技术难度也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为什么要收购一个并不那么卓越只是优秀的手机品牌呢?而且锤子简直就是罗永浩个人的品牌,与小米的品牌调性完全没有关系和延续性,雷军打死也不会用锤子来命名他的高端手机的。
而如果从锤子科技这个企业来看,或者说,其手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研发团队很值得小米将其收购并纳入旗下。
首先,锤子科技的硬件团队是由当年摩托罗拉中国最优秀的产品负责人钱程博士带头组建,其核心成员都是钱程在摩托罗拉时期经验丰富的老部下,虽然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打得落花流水,但这些人才依然是国内这个行业顶尖的人才,从锤子T1硬件的制造水准来看,逼格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布局设计都很合理,以锤子 T1很多在业界看来并不太科学的工业设计的前提下,这样的完成度和质量可以显示出该团队的实力了得。
其次,锤子科技由于罗永浩的个人情怀和其注重视觉设计的理念,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以他们为主而组建的视觉UI团队可谓是将锤子OS的拟物UI设计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如果小米吸纳了整个锤子科技的视觉设计团队,那么小米MIUI的视觉UI设计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三,锤子科技有很多无形资产是小米所不具备的,比如他们与世界顶级工业设计工作室的合作关系,以及锤子科技所提出的一些品牌理念,都将有助于小米在未来打造高端手机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总而言之,小米收购锤子科技还是有很多价值的,虽然这样的价值与收购国际巨头来讲,可以忽略。另外,小米不会选择现在就收购锤子科技,如果要收购,雷军肯定会选择逢低买入,只要锤子科技的核心价值和团队还在。最后,小米如果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谋求领先地位,进军高端智能手机是雷军必须要走的一步棋,但肯定不是现在,因为也许在雷军看来,小米并未准备好,而且时机还未到。